今年的夏天來得特別早,炎熱的天氣、猛烈的陽光,令女士們如臨大敵,紛紛塗上防曬霜抵抗。不過近日有防曬霜驗出對肌膚有害的成份,若果不想塗在肌膚會演變成愛它變成害它一樣,就要小心選擇你的防曬好伴侶!Cosmo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Dr.Wong為讀者們提供專業意見。
認識紫外線
紫外線可分為兩UVA和UVB,UVA的波長大約315 nm ~400 nm,可穿透空氣、石英、玻璃和水;而UVB的波長大約280 nm ~ 315 nm,可穿透空氣和石英,但無法穿透玻璃。
UVA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:
UVA對皮膚較少造成立即傷害,可直達真皮層,促使皮膚老化,增加黑色素眼膜炎,是引起斑點的主要因素。經常照射UVA,會使皮膚鬆馳、產生皺紋、使微血管浮現,造成長期、慢性和持久的損傷。
UVB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:
UVB會使皮膚角質增厚、暗沈和變紅,更是曬傷最常見的罪魁禍首,但UVB穿透性較差,所以其能量比UVA來的強但容易防護。
如何選擇合適的防曬霜?
防曬成分要留意
王醫生指出應先留意防曬成分,在香港,防曬產品的防曬成份標籤未有嚴格規定,但一般防曬品都有列明主要成份,成分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:物理性防曬以及化學性防曬。
物理性防曬
物理性防曬的原理是利用防曬品中的粒子直接阻擋、反射或散射掉紫外線,好處是低敏性,減少肌膚敏感的機會,但防曬霜質地較厚身又塗上肌膚上會令膚色較白。不過近年新一代成份已經改良,將防曬分子縮整成份將份細,質地就可以變得較薄身和塗上後膚色就自然。
物理性防曬常見的成份包括:
- 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:可以阻隔UVB和部分的UVA,但是不過完全抵抗UVA,而且愈高的SPF度數的防曬霜,質地愈厚身、膚色亦顯得愈白。
- 氧化鋅(Zinc oxide):可以幾乎阻隔掉所有的UVA和UVB,但是因為塗起來會白白又粘粘厚厚,所以限制了它的實用性。後來有些廠商發展出粒子較小的氧化鋅分子,即所謂的Z-Cote,塗在皮膚上是透明的,是最近幾年新採用的成份。2..
化學性防曬
化學性防曬是透過其化學成分的分子,經皮膚表皮吸收後,跟紫外線產生交互作用使其轉變成無害的能量,一般在塗抹30分鐘後才有作用。
化學性防曬的常見成份包括:
- PABA (para-aminobenzoic acid):可以阻隔UVB。曾經一度被廣為採用的化學防曬成份,後來因為過敏反應發生的比例太高現在已經少用,後來廠商特別研製Octyl dimethyl PABA (Padimate-O)取代,減低敏感機會。
- Octyl methoxycinnamate (OMC):可以阻隔UVB。目前全世界最被廣為採用的化學防曬成份。
- Mexoryl:可以阻隔短波長部份的UVA。
消委會建議,消費者在購買防曬產品時,應選擇成份愈單純的產品愈好,因為愈複雜的成份產生交互混合後,愈容易於照光後產生化學變化,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轉載自http://www.cosmopolitan.com.hk/beauty/beauty-features/sunscreen-knowledge